“每次出差和出去旅游,我都会把没有用完的酒店一次性用品如牙刷、肥皂、梳子、拖鞋等,带回家或者留作下次出行时再用,如果扔掉,挺浪费的。”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小刘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
如今,酒店提供的一次性消耗品已不仅仅是传统的“六小件”,有些已经发展到“十六小件”,包括牙刷、牙膏、洗发水、沐浴露、浴帽、乳液、护手霜、剃须刀、肥皂、梳子、拖鞋、针线包、茶叶、火柴等。
这些物品个体不大,但浪费惊人。以香皂为例,一块净重30克的香皂,客人一般一次只使用1/5左右,而多数客人只在酒店停留一天,剩余的4/5只能在打扫房间时被换掉。其他一次性消耗品的使用也大致如此。
广东省酒店用品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0年年末,全国有星级酒店15000多家,按照平均入住率65%计算,每天要消耗一次性洗漱用品120万套,以平均市场价每套5元计算,一年下来,星级酒店花费就高达22亿元。我国星级酒店占旅馆总数的比例不到5%,如此算来,整个酒店行业每年一次性洗漱用品的开支估计有440亿元。
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的相关部门试图取消“六小件”等一次性消耗品,要求酒店不再免费为顾客提供“六小件”,而是改为明码标价,但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据了解,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酒店早已不再为住客提供一次性消耗品,日本的酒店行业已经实现“六小件”的全部回收利用。
希尔顿(北京)公关部负责人Cherry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目前的情况是,酒店如果不再提供一次性消耗品,就会影响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满意度。
她主张通过环节控制尽量避免浪费。比如,与品牌供应商长期合作,从而实现包装容器的回收利用;住店两天以上的同一位客人,对其使用过的洗发液和沐浴液等小包装容器进行定时定量补充,减少更换产生的垃圾数量。
大同云冈建国宾馆前厅副经理王静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酒店的回收利用环节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酒店可以通过“内部消化”实现“物尽其用”。比如,在清洁地板或洗手间时使用客人用过的牙刷;把未用完的香皂用在员工的洗手池;剩余的洗发膏和沐浴液可以作为清洁衣物的添加剂;客人用过的纸张可以在内部培训和打印文件时再利用。
“要跟一次性消耗品说‘再见’,还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广东省酒店用品行业协会秘书长徐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新加坡和韩国的很多酒店之所以不再提供一次性消耗品,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国家对低碳环保、绿色消费的管理力度和惩罚力度特别大。
徐曼认为,“六小件”的包装和容器回收利用环节可以使用可降解的新材料,但是其价格要比普通的塑料制品贵很多。酒店希望在使用有机材料制品的时候能够获得一定的利益补偿。
此外,酒店对一次性消耗品的管理要做到物尽其用和分类处理,这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管理问题。从垃圾产生的第一个环节开始,就要有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来保障回收和处理。
不过,也有酒店管理层人士表示,目前完全取缔酒店一次性消耗品并不可行,尤其是对高端酒店而言。
Cherry表示,星级酒店的评定标准对固定用品的数量和质量有规定,这也是酒店品质的一种象征。完全取消一次性消耗品会影响消费者对酒店服务的评价。“从节能减排的角度看,限制宾馆提供一次性消费品,还需要旅游管理部门对酒店的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进行完善。”
专家认为,解决“六小件”耗费量大的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同努力,这是旅游市场走向成熟的必经阶段。